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着力点

来源:3003com必赢发布时间:2024-04-10浏览次数:10

  作者:王梓权(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更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鲜明宣示了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精心擘画了新发展阶段对外开放的宏伟蓝图。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作用于经济维度的战略呈现。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内大循环必然需要与世界各国经济循环相对接。唯有在对外开放中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纵观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不断优化开放布局、完善开放体制、创新开放路径,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将国内大循环融入世界经济分工协作体系中,努力形成“以内领外、以外促内”的发展格局。然而,回到现实场域来看,当今世界波谲云诡,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仍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为此,进入新发展阶段,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以促进遵循规则与重构规则、高端发展与安全发展、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开放中国与世界共赢等多方面的有效协同为关键着力点,积极探寻高质量发展良策,更好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遵循规则与重构规则的协同。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以我国为代表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优势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多数发达国家则依托高附加值的创新要素嵌入全球价值链。这不仅会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利益分配规则的制定话语权极不平衡,“资本利益导向”的国际经贸规则秩序逐渐失衡,还必将对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产生严重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始终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随着全球治理体系加速演进,国际经贸规则正进行新一轮重构,核心议题向“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演变。因此,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示范引领作用,精准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形成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规则规制,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对外开放制度高地。另一方面要深度参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制定,参与重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规则和新秩序,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舞台上的规则引领力和议题创设权,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法制保障。

  高端发展与安全发展的协同。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等复杂国际环境变化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由高速运转步入降速重构的新发展阶段。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地位的发达国家开始对高新技术领域实行出口管制并将加工制造环节迁移,企图隔断我国在产品的高端研发、终端销售等各环节之间的良性互动,致使我国产业集群面临全球产业价值链内低端锁定带来的“脱钩断链”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全球产业链变革重构新格局下,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这既是保持我国制造业大国优势的战略要点,也是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一是要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系统梳理产业链供应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缺失环节以及易受冲击环节,做好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二是要依托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生发展,加快培养市场驱动型的本土“链主”企业,积极获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话语权,引领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三是要努力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着力引进国际优质“链主”企业,持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加快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集群化发展,促进国内先进制造业创造性嵌入价值链中高端领域。

  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协同。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发达国家跨国企业掌握着国际先进生产技术,并对先进设备、原材料以及核心技术进行出口限制,挤压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和升级空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关键技术环节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首先,应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主动破除创新要素便捷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和藩篱,建立适应国际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的科研协作机制,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积极促进高质量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其次,应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国际化科研环境,在融合互惠的“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科技人才国际交流合作,着力形成创新人才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开放中国与世界共赢的协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指引下,我国全面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向全球提供丰富的中国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同时,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大红利和更为广阔的舞台。但从经济全球化趋势来看,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暗流涌动,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挑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重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人民命运同世界人民命运紧密相连,开放进取的中国与合作共赢的世界休戚相关。第一,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与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世界经济活力充分迸发。第二,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要不断探索国际经贸合作新模式和新路径,推动构建投资便利化多边框架,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新华日报